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专注数字化报官方媒体。数字化报
陷入生死博弈
作者丨孙宜
出品丨数字化报
特朗普第二任期最近这四十多天来,美国就跟疯了似的,接连2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累计加征税率达20%。加上之前已经生效的关税,整体关税水平一下子就超过40%。快时尚女装行业更是重灾区,整体关税水平突破50%大关。这导致中国供应链里大量代工厂出口成本飙升,直接击穿盈亏平衡点,处境艰难。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商品成本疯狂上涨,市场需求端也在快速变天。消费者不仅对整体经济前景忧心忡忡,对贸易战和关税的讨论显著增加,而且对于通胀的担忧也明显上升。
据美国经济咨商会数据显示,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的105.3直接跌到98.3,创下2021年8月以来最大跌幅;同时美国民众对短期内收入、商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预期指数下降了9.3点,跌到72.9。美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3%,也是去年6月以来最高。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通胀加剧,并且实际购买力在缩水。
这对美国消费市场影响甚大,消费者的钱包瘪了,非必需品类商品销量首当其冲,消费频率和次数大概率会缩减。不少消费者要么拖着不买,要么跑去二手市场淘货。比如快时尚低价服饰订单大量跑到二手平台,3C产品购买周期也延长了3-6个月。某地一家亚马逊跨境电商大卖家,3月首周GMV暴跌62%,家居类目甚至出现单周零成交,需求端呈现明显萎缩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市场的多家零售巨头,开始不安分了,仗着自己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拿着订单当武器,施压中国供应链商家来消化关税冲击。比如,美国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图谋把关税成本全甩给中国供应链,要求供应商必须大幅降价,以消化新加征的20%关税。另外在美国快时尚市场中,市占率约40%排名第一的某跨境快时尚巨头,为了维持低价优势,态度坚决,以砍单威胁,要求供应链商家上半年就得布局越南去。这一连串操作,把成千上万的对美出口的供应链商家与工厂逼入经营绝境。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巨头们已经把国内供应链的利润空间挤压得所剩无几,大部分常年平均利润率仅有低个位数。很多中企供应商对沃尔玛这种“趁火打劫”的无理要求,心里那是一万个不理解。本来就是靠着薄利多销挣点微薄利润,现在沃尔玛要求降价20%,这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别说降20%了,就是降幅超过2%-3%,都得亏损,甚至可能被逼得降低商品质量来维持成本。据说沃尔玛的降价要求遭到众多中企供应商的强烈抵制,双方谈判现在已经陷入僵局,谁也不肯让步。后沃尔玛试图通过“分化瓦解”的阴招,对不同品类的供应商进行单独沟通,打算各个击破。据业内人士透露,沃尔玛60%以上的日用商品来自中国工厂,这种深度绑定本应成为议价筹码,却在关税战中被逆转成致命弱点。而不幸中的万幸,目前沃尔玛已经被中国官方当局约谈,供应商终于可以暂时先舒一口气了。
而快时尚行业,某跨境巨头依然如故,私底下告诉供应商,不跟着去越南别怪平台砍单,这一招把很多商家逼进了两难的境地。对那些严重依赖其订单的中小企业来说,放弃订单,业务量就得雪崩,企业大概率得倒闭;可要是跟着迁移,又得面对一堆麻烦事儿。迁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新工厂、搬设备、安置人员,成本高得吓人。而且越南的产业配套、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跟中国比差远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可能受影响。就拿广州番禺来说,作为其原来背靠的服装供应商聚集地,产业链非常完善,从面料供应到设计生产,各个环节配合得严丝合缝。一旦搬到越南,供应商就得重新找面料商,重新适应新环境,到处都是不确定性。并且集中外迁到越南,仍有被美国关税针对打压的风险,后续一旦被报复,前期巨额投资将白白打水漂。目前在订单的诱惑和胁迫下,部分供应商没办法,或许会硬着头皮去越南,但在一堆未知风险里摸爬滚打,前途依然一片迷茫。
在这些强势巨头压价、逼迁等一系列操作的示范效应下,当下美国众多腰尾部经销商纷纷跟风效仿。他们一股脑地向国内供应链企业施压,要求其降价来承担关税成本。然而,众多中国中小企业本就利润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力满足进一步的降价要求。这些美国中小经销商为了节省成本,眼睛都盯上了像越南这样的“低关税避风港”,直接把原本计划国内供应链企业的不少订单砍掉,转而投向了这些地区。以服装行业为例,关税大幅提高后,越南等国相关产业订单量猛增。
有报道显示,以外贸服装行业为例,目前制衣村工厂给出的计件工价下滑超过10%,单件服装的加工价格整体下调了1-2元,有的中小制衣厂的车间闲置率超过80%。当地一家服装代工厂,原本靠着成本优势接了大量海外快时尚品牌订单。关税一飙升,出口成本增加20%,品牌商却要求降价15%,根本扛不住。也有一位工厂老板无奈地说,现在订单不足原来三分之一,经营起来太难了。上述制衣厂此前大多仅有3%-5%的利润率。这次关税大幅提高,那点微薄利润不仅瞬间没了,订单量也在锐减,正艰难撑着。
这场关税战就像一场超级风暴,把传统代工模式冲击得七零八落。以往,传统代工模式靠低成本优势,搞大规模、低附加值生产,在全球供应链里分一小杯羹。但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溢价能力,面对成本上升和订单流失,他们毫无招架之力。订单减少、开工不足,部分企业甚至因为成本压力只能关门大吉,脆弱性暴露得彻彻底底。
不过,我们从中国海关数据也能发现,相比服装鞋帽、家居等行业出口额普遍下滑,有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表现截然不同。比如船舶、电脑、手机、家电、机电、汽车等出口额保持平稳、甚至大部分品类还在逆势增长。他们靠着独特技术和产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扛住了外部冲击。中国供应链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关税政策是一项针对中国的集体策略,其目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打压,更是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美国零售巨头和跨境快时尚女装巨头,以及众多美国中小经销商的压力下,中国供应链企业如果各自为战,只会陷入美国设下的陷阱。
所以供应链企业之间别再互相内卷了。就拿在服装代工领域为例,一些企业原本利润率就低,面对客户降价要求,自身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如果接受进一步降价的诉求,无疑会让自己经营状况更恶化,也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面对压价诉求,咱别害怕,不仅抗住不降价,甚至加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品质上下功夫,能提价就提价。同时,麻溜地去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别再把宝全押在美国市场上,更别压在单一零售巨头或者平台上,做好Plan B,这样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链企业在没有充分评估风险的情况下,外迁也需要谨慎,不能盲目跟风。要知道迁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新工厂、搬设备、安置人员,成本高得吓人,而且越南的产业配套、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跟中国比起来差很多,动不动还闹罢工潮,很可能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企业在没有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的情况下,各自采取这些短视行为,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让整个行业陷入更加内卷的境地。国内快时尚企业在这场关税战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愿最终能浴火重生。
「数字化报」
中国领先的数字化垂直媒体
(转自:寰球热门话题)
上一篇:快时尚,快时尚的定义,一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