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绿色材料不断引领市场消费新潮流,而聚乳酸纤维作为其中的“明星”,正以迅猛之势闯入大众视野,成为纺织企业竞相使用的材料。其中,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茂纺织”)的聚乳酸纤维项目近期进入量产阶段,更是向业界展示了聚乳酸纤维产业化的阶段性成果。
那么,聚乳酸纤维究竟有何魅力?其市场应用前景如何?华茂纺织的聚乳酸纤维生产情况如何?近日,《中国纺织报》记者身穿华茂纺织的聚乳酸T恤,在亲身感受其舒适性的同时,走进了华茂纺织旗下安徽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元生物”)的聚乳酸纤维生产工厂。
生态纤维顺应可持续发展需求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国,纤维产量占全球70%以上,其中,天然纤维占比仅为15%,化学纤维的产能已经占到85%。纺织行业长期受到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困扰。因此,探索一种既环保又具有化学纤维性能的新型材料变得尤为重要。”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张圣明在近期的行业会议上表示,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将生物基化学纤维列为重点研发方向,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

在环保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绿色纤维替代石油化纤成为必然趋势。而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备受纺织服装品牌商喜爱。
安徽新元生物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系列化、高适纺性的聚乳酸纤维,并已取得显著成果。该公司总经理徐小光介绍,聚乳酸纤维是一种以生物可再生资源如秸秆、玉米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绿色热塑性聚酯,是未来替代石油基塑料和化纤的生物新材料。
“聚乳酸纤维呈天然弱酸性,与人体肌肤的PH值相近,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亲肤性,还具备天然抑菌抗螨防霉、天然抗紫外、难燃等性能。由其开发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悬垂性、抗皱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属于环境友好、绿色环保、功能性生物基纤维,在服装、家纺、装饰和工程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徐小光表示,聚乳酸纤维由于其良好的导湿快干效应、较低的密度、较高的初始模量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非常适合开发运动服装。除此之外,设计师们还可以利用聚乳酸纤维的优异染色性和可塑性,创作出既环保又时尚的时装。从日常休闲装到高端时装秀场,聚乳酸纤维制成的服装以其轻盈、舒适、色彩鲜艳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纺纱企业布局聚乳酸产业链
聚乳酸纤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进军生物基行业“新蓝海”,而身为棉纺龙头企业之一的华茂纺织,无疑是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家。
“近年来,华茂纺织借深化改革、智能化转型、双碳战略落地等务实措施,不断攀登竞争力高峰。如今聚乳酸纤维项目一期3万吨生产线顺利投产,补全了企业产业链拼图,标志着华茂纺织在绿色纤维领域的布局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倪俊龙表示,2024年,华茂纺织积极推进聚乳酸纤维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亿元,规划建设10万吨/年聚乳酸纤维项目。这一项目带动了企业业绩增长,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从聚乳酸纤维到纱线,华茂纺织形成了产业链的协同开发、生产。
走进安徽新元生物的聚乳酸工厂,记者亲眼目睹了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样品展示区,摆放着一次性口罩、卫生巾、内裤,手感柔滑的衬衣,以及薄如蝉翼的丝巾。
“随着卫护产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聚乳酸纤维因其环保、绿色的特性,销量激增。我们生产的聚乳酸纤维可进行纯纺或与棉、竹纤维、再生纤维等混纺,终端产品不仅涵盖服饰、床品,还拓展至非织造布应用的纸尿裤、卫生巾、面膜、湿巾以及医用材料等领域。”徐小光介绍,聚乳酸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亲肤性以及透气性,特别适合用于生产对人体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对环境危害又小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如卫生巾、护垫、纸尿裤、医用纱布、绷带、床单、高档抑菌抹布等产品。
“我们的聚乳酸纱线延续了华茂棉纱的品质,纱线条干均匀,纱身光洁、强力好,纱线品种丰富,纱支范围覆盖广,从20支-120支,2股-8股都可以定制。”华茂纺织染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叶葳表示,华茂纺织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聚乳酸高支纱线的企业。
谈及下一步的计划,徐小光表示,企业生产的聚乳酸纤维优于市场同类产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聚乳酸纤维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攀升。华茂纺织将加快推进聚乳酸纤维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把聚乳酸纤维项目打造成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范。
多措并举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尽管聚乳酸纤维因多方面优势而备受瞩目,但其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的征途上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如生产成本偏高、性能存在局限性、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市场认知度不高等。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汪滨建议,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多方合作推进聚乳酸纤维产业化进程。
在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方面,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聚乳酸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技术、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自开展聚乳酸纤维项目建设以来,华茂纺织与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加速推动了生物基聚乳酸纤维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方面聚焦聚乳酸纤维的功能化改进与智能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拓展应用领域;另一方面,聚焦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韧性、染深性能提升,逐步解决聚乳酸纤维在性能上的不足,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对此,叶葳表示,聚乳酸纤维加工时需注意温度、酸碱度等条件控制,后续在终端产品护理时,也要遵循轻柔机洗、自然晾干等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环保、抑菌防螨、亲肤透气等效果。未来,华茂纺织会持续加大对聚乳酸纤维产品的开发应用力度。
在市场推广方面,企业可选择与知名服装品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聚乳酸纤维在时尚服装界的应用,从而提升其市场认知度。同时,在消费终端通过举办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消费者、设计师等各方群体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聚乳酸纤维品牌,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聚乳酸纤维的产业化发展。
倪俊龙表示,华茂纺织会与相关合作方一起,稳步推动聚乳酸产业链其他项目建设。随着华茂纺织聚乳酸纤维生产线的逐步落地,可为下游生产提供原料支撑,将聚乳酸服装从样品试制推进到真正的产业化应用阶段,为后续市场开发提供保障。
撰文 / 本报记者 魏诗雯
编辑 / 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