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买。
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年我入了“好物推荐”的坑。很多网上传言很好用的东西被我买回了家,实际上却根本没用——或者应该说得更严谨一点:有点用,但用处真的不是很大,特别是下面这7种东西。
#01.吹风机支架
估计只有头发比较多的长发人群才能理解,吹头发到底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平时举着吹风机十几分钟,实在是让我的双臂难以承受,于是我就买了这个▽

现在看着挺好的对不对?其实日常的用途也就这么点:不用吹风机的时候可以当个支架,不碍事,免得每次用完吹风机都要费劲去收起来了。
但真想拿它吹头发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它的出风方向是固定的,要是不用手扶着,你只能这样吹▽
其实真这样转着圈吹也还是不行,因为我们吹头发的时候需要不停地变换方向、角度。脑袋没那么灵活,不可能精准地控制在某一个角度,所以每次吹完头发都乱得像个疯子。
#02.万向水龙头
也是这两年非常火的小物件,出水方向可以任意改变。对我来说最有用的角度是朝上,这样刷牙的时候就不用刷牙杯了,方便又卫生▽
除此以外都是毛病,比如洗手的时候,必须习惯性的先调整一下出水口的角度,否则就会发生这种尴尬▽
而且由于万向出水口的缝隙太多了,导致每一条缝里面都会堆积水垢。也不知道是我想太多还是没买对,总觉得市面上的万向出水口质量都不太好,用久了很容易生锈▽
好在这东西价格不高,脏了、锈了可以直接换新的。但你看我家这种情况也知道,已经很久没换过了:更换起来也挺麻烦的,特别是女士,可能根本拧不动。
#03.除螨仪
我家除螨仪的最大用处不是除螨,而是除尘。就像下面这样,可以清理掉床上所有肉眼可见的灰尘。甚至不仅仅是床单上的灰尘,连钻进布里面的脏东西都能吸出来。
看似用处很大对不对?但我要遗憾地告诉你:除此以外,一无是处。
它号称能够除螨,但我认为效果不佳。哪怕我每天都用它清理床单,该过敏的时候依旧还是过敏——但把床单拿到太阳下面暴晒几个小时,就不再过敏了。
至于拍打、紫外线功能,则更是“中看不中用”:
拍打功能纯粹是摆设,除了把灰尘拍到空气中刺激我的鼻炎以外没有任何用处。紫外线则依赖于时间,可以看权威解释▽
就除螨仪从床上经过那一下,哪怕是打开了紫外线也起不到效果。
我不喜欢除螨仪,还因为现在的吸尘器功能太丰富了。换个吸尘头,就能用来清理床品。唯一区别就是没有除螨仪的拍打、紫外线功能,不过反正这两种功能也没啥用,没有就没有吧。
#04.懒人抹布
我曾经特别喜欢用懒人抹布,不仅纸张够厚、不怕水,价格还便宜。在电商平台下单,十块钱能买好几百张,买一次够用半年了。
但某一天我不小心看到,用懒人抹布擦过的地方会留下一层纸屑▽
这时候我才害怕了:我经常用它擦干餐具上残留的水渍,现在想想反而是对餐具造成了二次污染,甚至比残留水渍还要脏。
再深入想想就更害怕了:一卷卫生纸都要卖两三块钱,比卫生纸更厚、更耐用的懒人抹布却只卖几分钱。懒人抹布用的原料究竟是啥,我甚至都不敢知道真相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了更好的东西——厨房纸巾。和懒人抹布几乎一模一样,但却有专门针对它的国标,也符合食品接触用的要求。
缺点就是价格高,差不多0.1元一张。所以现在我也只是偶尔使用,多数时候又恢复了当年抹布的时代。纸张虽然方便,却真是消费不起呀!
#05.洗衣凝珠
一开始只是一些杂牌子出洗衣凝珠,到后来一些洗衣液的大品牌也推出了洗衣凝珠,于是我就买回家了。用过几次,发现的确是很方便:
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再随手扔进去两颗洗衣凝珠就行了。
至于效果嘛,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洗衣凝珠是洗衣液、消毒液和柔顺剂的混合,但我前一段时间也说过,这三种东西的加入时间是不同的。
•消毒液要先放,而且放进去要浸泡一会儿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洗衣液中间放,洗衣服的过程中才需要用到。
•柔顺剂最后放,机洗的时候是在漂洗的过程中才需要放。
↑不同洗涤剂可以一块倒进洗涤剂盒里,但要倒对格子
洗衣凝珠是把三种东西同时加入洗衣机,除了洗衣液以外,另外两种洗涤剂的效果都会打折扣。而且它也太贵了吧!一颗凝珠至少一两块钱,单次洗涤成本近五元。
#06.双膜净水机
最近十年,不对,我这辈子最失败的消费,绝对非它莫属!
净水机里的主要滤芯称之为“膜”,膜的种类有两种:RO膜和超滤膜。RO膜的过滤精度高,但是需要排放废水;超滤膜的过滤精度差了100倍,但是不用排废水。
于是就有人说了:那同时装两个膜,不就又能有高精度,又能不排废水了吗?
我一开始以为是开玩笑,后来发现还真有这种净水机出售。价格是同等级RO膜净水机的两倍,但我还是买回家了——带两个水龙头阀门,分别对应两个膜▽
用了一年我才发现:超滤膜,完全就是摆设!
尽管商家一直说超滤膜的过滤精度是0.01μm,足以过滤掉水里面的所有杂质了。但我不爱看理论,只看现实。现实是:过滤后的水进行加热,还是会有水垢。
为此我还专门买来了TDS测试笔,来测试水离子浓度(你可以理解为,TDS越低,水就越纯)。发现超滤膜过滤后的水TDS在200ppm左右,而纯净水的标准是10ppm以下,直饮水的标准是50ppm以下。
用处小就算了,当初花了冤枉钱我也认了。但现在它每年都让我当一次冤种:超滤膜每年需要换一次滤芯,一次二三百元。
我有心不换,但又觉得当初都花那么多钱把它买回家了,现在把这项功能扔掉,实在是有点可惜。真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07.智能开关
这个不能给你们看成品了,因为我已经把它拆下来了,就是这个▽
当你买智能开关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分为两种:零火线版和单火线版。像我这种装修时没有为智能开关做预留的用户,只能买单火线版。
单火线版是什么结构呢?我简单画个图你们看看▽
看到没有,无论开关处于开启还是闭合状态,里面的智能芯片都是连通的。这就导致开关断开后线路中一直存在微弱电流,微弱电流有可能导致灯具闪烁。
•微弱电流,很多时候不足以支撑智能芯片工作。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经常掉线!
当我终于心血来潮想要用手机操控一下电灯了,却发现需要重新连接网络,没有十来分钟别想修好。有那功夫,我早就走过去把灯关了十回了。
↑零火线版智能开关接线柱
小渊建议:如果你真的想用智能开关,请装修时在开关处预留零线(默认只预留火线)。但实话实说,如果你不是发烧友的话,现在的智能家居对生活的影响其实非常小,为此专门做预留的必要性不大。
#08.多眼燃气灶
“凭什么国人只能用被阉割过的双眼燃气灶?”
看到这句话,我毅然决然地给自己买了多眼燃气灶——就是下面这种,和国外的一模一样▽
事后突然理解到,原来双眼灶不是“阉割版”,而是中餐的定制版。燃气灶技术是有瓶颈的,天然气进气量是固定的,所产生的火力也就被限制住了。
多烟灶的灶眼多了,那每一个灶眼的火力自然也就下降了。双眼灶的火力都是5.2kW以上,再看看多眼灶的火力吧▽
火力不够,炒菜就不好吃。
•多眼灶还面临尺寸不够的问题,国外做饭都用小锅,中餐里面炒锅至少是30cm吧,蒸锅就更大了。多眼灶灶眼之间距离太小了,这么多大锅根本摆不下。
•现在的油烟机也是为中餐量身定制的,烟机进风口正好在两个灶眼中间或者干脆每个灶眼正上方都正对着一个进风口。油烟直接被吸走,路径最短、效果最好。
多眼灶就不行啦,它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排列方式。而且形状千奇百怪,灶眼位置、大小也各不相同,压根找不到合适的油烟机。所以我的感受就是:
使用多眼灶以后,厨房里的油烟明显变大了。
“那为什么外国人不怕油烟大呢?”
他们当然不怕了,因为西餐油烟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什么程度呢?看看下面这个厨房吧——人家甚至连油烟机都不装!
小渊丨文
自摄+网络(版权图片已获授权)丨图